电子宫腔镜

electronic hysteroscope

电子宫腔镜插图
电子宫腔镜插图1

电子宫腔镜是一种先进的妇科医疗器械,主要用于子宫腔内疾病的诊断与治疗,以下是其详细介绍:

  • 基本原理:电子宫腔镜通过将内镜插入宫腔,利用前端的微型电子摄像机,将宫腔内的图像转化为电信号,再传输至图像处理系统,最终在监视器上显示出清晰的宫腔内画面,医生可据此观察宫腔内的情况。
  • 结构组成
    • 镜体:是电子宫腔镜的核心部分,包括物镜、导光纤维、电子摄像头等。镜体直径较小,能轻松插入宫腔,其前端的物镜可清晰聚焦宫腔内组织,导光纤维负责传输光线,为观察提供充足照明,电子摄像头则负责采集图像。
    • 光源系统:通常采用冷光源,如氙灯或 LED 灯,可提供稳定、均匀的照明,确保宫腔内图像清晰可见,同时避免因产热对宫腔组织造成损伤。
    • 图像显示与记录系统:连接镜体的图像处理器可对摄像头传来的电信号进行处理,转化为高分辨率的图像并显示在监视器上。此外,该系统还具备图像记录功能,可对检查过程中的典型图像或视频进行存储,便于后续分析、会诊与病例存档。
    • 操作器械通道:镜体上设有操作通道,可插入各种器械,如活检钳、电切环、抓钳等,以便在检查过程中同时进行组织活检、息肉摘除、粘连分离等治疗操作。
    • 灌流系统:通过向宫腔内注入适量的液体,如生理盐水,以扩张宫腔,为视野提供良好的清晰度,同时起到冲洗作用,清除宫腔内的血液、分泌物等,保持视野清晰。
  • 适用范围
    • 诊断方面:可用于诊断各种宫腔内病变,如子宫内膜息肉、子宫黏膜下肌瘤、宫腔粘连、子宫内膜增生、宫腔异物等,还可对异常子宫出血、不孕不育等病因进行排查,明确宫腔内是否存在影响受孕或导致出血的因素。
    • 治疗方面:可用于实施多种宫腔内手术,如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、黏膜下肌瘤电切术、宫腔粘连分离术、子宫内膜切除术、宫内节育器取出术等,是一种重要的微创手术方式,具有创伤小、恢复快等优点。
  • 检查与治疗流程
    • 术前准备:患者需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,包括妇科检查、血常规、凝血功能、传染病筛查等,以评估身体状况。术前需禁食禁水,一般还会在术前给予适当的麻醉,以减轻患者痛苦。
    • 插入镜体:患者取膀胱截石位,医生对阴道、宫颈进行消毒后,将宫腔镜经宫颈缓慢插入宫腔,随后开启灌流系统,注入液体扩张宫腔,调整镜体位置和角度,开始观察宫腔内情况。
    • 诊断与治疗:若仅为诊断性检查,医生会仔细观察宫腔内各部位情况,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拍照或取组织活检。若为治疗性操作,则根据病变类型,通过操作通道插入相应器械,进行针对性治疗。
    • 术后处理:操作结束后,取出宫腔镜,患者需留院观察一段时间,密切关注有无阴道出血、腹痛等情况。同时,患者需遵循医嘱,注意休息,保持外阴清洁,避免感染。
  • 优势
    • 图像清晰:相比传统宫腔镜,电子宫腔镜图像分辨率高,能更清晰地显示宫腔内细微病变,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。
    • 操作便捷:其操作相对灵活,医生可根据实际情况轻松调整镜体角度和位置,且操作器械通道设计合理,便于各种治疗操作的开展。
    • 微创安全: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方式,可避免开腹手术,对患者身体创伤小,术后恢复快,并发症少,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,缩短住院时间。